春季健康生活小常识 实用春季养生小建议

2025-04-04 23:14:51

春季饮食应注重清淡、均衡,以滋养肝脾。中医认为,春季与肝脏相应,肝的生理特性如同春天的树木般生发,主人体阳气升腾。此时,若肝功能受损,会致使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影响其他脏腑器官。而酸味入肝,春季肝本就亢奋,若摄入过多酸味食物,易使肝气过旺,克制脾土,影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春季饮食宜 “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

性温味甘的食物是不错的选择,如谷类中的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等;蔬果类的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鱼类的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这些食物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素,使养肝与健脾相辅相成。同时,为顺应春升之气,可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像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等。这类蔬菜性温味辛,既能疏散风寒,又可抑制病菌滋生。此外,春日里暖风或暴热易引发体内郁热、肝火,还可能导致津液外泄,适当食用荞麦、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等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也十分必要。

不过,新鲜水果虽有清热生津解渴的功效,但大多味酸,春季不宜多食。若要解里热,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等更为适宜。

运动锻炼

春季是进行运动锻炼、恢复身体 “元气” 的最佳时节。经过寒冷的冬季,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功能有所减弱,肌肉和韧带也需锻炼来增强运动功能。此时,可选择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适当的运动方式,以保持体内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但春天气候温差大、风大,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遇到强风时,应适当减少外出锻炼,以防风大伤肝。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节奏。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平衡。

起居作息

春天万物复苏,自然界阳气上升,人们应顺应这一规律,早睡早起。从冬季的 “早睡晚起” 过渡到春季的 “晚睡早起”,需逐步适应,不要急于转变,应根据自然界昼夜时间的变化,慢慢调整自己的睡眠习惯。起床后,可全身放松,在庭院中悠闲地散步,以舒畅情志。

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春季气候多变,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身体抵抗力较弱,更需关注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工作。

情绪调节

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其生理特性 “喜条达而恶抑郁”,“大怒伤肝”。因此,春季保健的重点之一是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让肝脏能够舒畅条达。有肝脏疾患的人,更要心宽、心静,避免情绪波动加重肝脏负担。

在繁忙浮躁的尘世中,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养鱼、赏花、垂钓等活动来怡情养性,也可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当遇到烦恼或压力时,尝试通过适当的方式宣泄,如听音乐、运动等,以维持心理平衡,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疾病预防

春季天气多变,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结核病、风湿病以及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在春季不宜随意停药或减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强化治疗,严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家长要及时为孩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尽量不带孩子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降低孩子感染疾病的风险。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另外,春天百花盛开,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对于有慢性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要注意忌口,避免食用虾、蟹、咸菜等 “发物”,以防旧病复发或引发过敏症状。

总之,春季健康生活需要我们从饮食、运动、起居、情绪等多个方面加以注意,遵循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保持健康的身体,享受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