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明手编时装品牌创业之路分享活动在冠生园集团大楼圆满举办

2019-03-08 10:30:00 品牌

3月3日,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演奏声,以“市级非遗·匠心传承”为主题的“李黎明手编时装品牌创业之路”分享活动在位于静安区新闸路上的冠生园集团大楼四楼蕴初课堂拉开序幕。

此次活动由上海李黎明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灏余商务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灏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承办,并受到了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高级时装设计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传承人、“编织皇后”李黎明,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伯军,前民盟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张光武,静安区侨界人士、退休教师严尔纯,原上海时装报报社常务副社长、国际服装动态杂志社总编杨晓鸿,冠生园集团副总经理曹明霞,李黎明的资深粉丝蔡以平等嘉宾莅临本次活动,上海灏余创始人兼董事长毛莲红出席并主持了互动交流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开场演奏小提琴的人正是李黎明的先生——郭大江。

有“编织皇后”美誉的李黎明于1994年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LILIMING”品牌,她的创业之路对众多女性在创业过程中有指导及借鉴意义。她坚持全手工编织,传承的是晚清时期的海派绒线编结手艺,加以国际设计理念,将时尚和传统完美结合。这种艺术形成于上海,是一种在中国民间传统结线艺术中融入西方钩针编结,并利用羊毛绒线的服饰编结艺术。海派绒线编结技艺被收录于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李黎明作为传承者,将其发扬光大,并赋予了都市的流行风尚,发展为庞大的妇女手工编结产业。

李黎明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创业点滴与心路历程。她表示,“别人会碰到的困难,我全都碰到过。别人不会碰到的困难,我也碰到过。”虽然困难重重,但仍能取得成功,李黎明将此归因于:“铁杵磨成针,必须下苦功。”;“以不变应万变,做好自己的事情。”她始终坚持以初心做个好人。对于她创作出的“艺术品”,她表示,一定要有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她还表示,中国服装要走向国际,一定要扬长避短,而编织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因其可以自行创造面料效果。

原上海时装报报社常务副社长、国际服装动态杂志社总编杨晓鸿表示,李黎明的成功,首先是因为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例如,1980年代上海服装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其次,成功源于她将毕生精力投入了编织事业,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她怀有梦想,对认准的事业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并为之奋斗与追求。在杨晓鸿看来,李黎明对编织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把编织业从饰品类逐步发展成了服装业的一个门类、产业,而且自成一体、独树一帜。杨晓鸿还指出,政府正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上海本土品牌的发展也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契机,这些都是李黎明编织事业弘扬光大的有利环境。

静安区侨界人士、退休教师严尔纯用纯正的沪语表示,李黎明事业之所以成功,与她拥有一颗坚强的内心分不开,与她的坚定、坚信、坚持分不开。他也指出,李黎明的身上体现出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

前民盟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张光武表示,李黎明是一个很特别的服装艺术设计师,她的艺术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人生,完美中有不完美。正是因为有完美和不完美的非对称性,人生有了不可复制性。张光武还表示,在生活和事业中,笑到最后的人一定是真诚的人。李黎明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人才能成为有成就的艺术家。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伯军用三个递进的关键词为李黎明做总结:人才、创业人才、女性创业人才。他表示,人才,最关键的体现是创造性劳动。创业人才需要做好管理,“恭宽信敏惠”是对其很好的诠释。作为女性创业人才,重要的是要平衡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分享活动后,近百名嘉宾移步至同样位于冠生园大楼四楼的李黎明私定会所参观。李黎明私定会所于2018年10月29日在灏余·沁园开业至今,吸引了众多精英粉丝驻足。倡导“海派本时尚·有您更温暖”的平台,汇集了海派文化精英,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交流合作,探讨多元文化的发展,创新、传播金融文化。以金融文化就是金融之“道”,用德治行动将“诚信”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