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李大姐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她正在读大学的女儿经历了一场套路贷——她女儿只不过借了两千块钱,短短半年的时间,竟然变成了104万。现在因为这件事,她已经让孩子退学了。究竟是什么样的贷款,让一个大学生背负上百万的债务呢?

妈妈突然接到法院传票……
李大姐是绍兴人,女儿小萍今年21岁,在宁波一所高校读大二。今年3月份,李大姐突然收到了一张来自温州苍南县人民法院的传票,她被告知,女儿因一场民间借贷纠纷被起诉了。与传票一起寄来的,还有一张欠条的复印件,上面显示,她的女儿欠款三万元,月利率为2%,但还款日期与还款对象没有写明。

为了查实传票的真实性,李大姐赶紧联系上了女儿。这时李大姐才得知,原来女儿已经两个月没上过学了,期间一直在杭州打工。而女儿不敢上学的原因,是因为她正背负着高达百万元的债务,并且有人正在向她追债。

事情要从2016年说起。由于自己的零花钱不够买电脑,又不好意思向父母要钱,小萍在当年11月份的时候,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贷款了7000多元。借款期限为12个月,每个月要还1000多元。一段时间过后,小萍发觉,自己没有能力继续按时还款了。这时,一个自称可以贷款给她的人出现了。

放贷人称,借款2100元,到手1500元,中间的600元差价是服务费。随后,小萍通过一个微信公众号完成了贷款。第一个星期,小萍还能如期还清1050元,但到了第二个星期,小萍又没有能力偿还剩余的1050元了。这时,向她放贷的人又给她出了个主意。又介绍另外一个人给小萍,再去借钱。


与上次借款一样,借款2100元,到手的只有1500元。这次,放贷人约定,小萍要在一周之内还清借款。但到了还款期限,小萍仍然没有能力偿还。这时,第三个放贷人出现了。就这样,小萍先后找了三个人借钱,每次到手的钱都比借条上约定的要少,而到手的这些钱,她也都要用于偿还上一笔欠款。

现在,我们弄清了小萍贷款的一个基本流程,向第一个人借钱,还不起后,对方给他介绍第二个人,然后用第二个人的借款偿还第一笔欠款,如此循环往复后,小萍到手的钱,实际上就是第一次借款的那么多,但债务却不断累积了上去。从第三个借贷人手中贷款三千元之后,小萍意识到,自己肯定没有能力按期还上这笔钱。这一次,她找到亲友借钱,终于还清了贷款。
明明借了几千元,为什么要还一百万?
可是,截止到现在,还只是几千元的借贷,她上百万的欠款,是怎么产生的呢?小萍说,因为当时贷款买电脑的钱,每个月都要还1000多元,这笔钱还没有还清。转眼,又到了每个月的还款日,小萍再次选择了向之前的放贷人借钱,实际拿到手2000多元,但要还3000元。

随后,小萍认识了第四个放贷人,一个自称是他学长的男生。对方说,由于小萍逾期还款,加上逾期费,小萍总共要还11000元。而当小萍还不上这些钱时,第五个放贷人出现了。
这个自称江哥的人,以小萍欠款太多,逾期太久为由,让小萍签署了高额的贷款合同与担保协议。所谓担保协议,就是要小萍为别人担保一笔贷款,贷款数目与她的欠款等值,如果对方还不出钱,小萍要替她还。但这份担保协议,并没有写明替谁担保。
之后,小萍仍然遇到了还不上款的情况,她还是选择继续签贷款合同和担保协议。这也意味着,小萍每次都需要承担两倍的债务。小萍说,她一共签了四次这样的协议,总共承担的债务已经高达104万元。在现场,我们没有能看到这些协议。小萍说,对方都是在她签完字之后就收走,不让她留根。

警方抓获7名嫌疑人
李大姐说,女儿经历的这场骗局,应该是一场套路贷,主要模式就是放贷人向借款对象签订虚高借条,一旦借款人违约,放贷人就会介绍他去另一名放贷人处借款,用来偿还第一笔贷款,借机再让借款人签下更高额的欠款合同,如此循环往复,一开始的小额贷款,就会变成高额贷款。
记者采访时,小萍告诉记者,这半年来她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随着债务累积的越来越多,她愈发不敢告诉父母,只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工作赚钱了,靠自己的能力去偿还这些债务。如果不是那张传票,可能小萍的父母现在都不知道她经历了这么多。那么像小萍经历的这种套路贷,该怎么办呢?她真的需要归还这100多万元吗?

今年3月份,小萍的父母在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立刻向当地警方报了警。在经过一个月的侦查后,警方抓捕了七名犯罪嫌疑人。
记者希望就此事采访当地派出所,但警方表示,目前案件仍在调查当中,不便接受采访。但可以确定的是,涉案七人因涉嫌诈骗已经被刑事拘留,其追债手段也涉嫌敲诈勒索罪,接下来,他们会向当地检察院申请逮捕。具体案情,在案件侦破后,会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
新闻链接:
类似的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今年2月份,哈尔滨大四学生小田,在微信上向放贷人借款3000元,实际到手2000元,无法按期还款后,欠款金额最终累积到了6万多元,无奈之下,小田向警方报警。
深圳在读大学生小李,因为想购买电脑,找贷款公司借款7次,总共借了4.3万元,实际到账3.9万元。可是一个月后,小李的欠款金额达到了12万。
购买电脑似乎是很多大学生借款的原因,大学生小陈为了买电脑向贷款公司借钱1.3万元。可是在一年左后的时间里,欠款累计到100余万元,翻了将近100倍。

屡见不鲜的套路贷,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深受其害,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往往因为担心家人知道,而任由不法分子摆布。

早在2017年4月10日,银监会就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重点做好“校园贷”“现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明确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今年的5月4号,银保监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而具体到我省,在今年的3月28日,也出台了《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套路贷”犯罪坚持全链条全方位打击,坚持最大限度追赃挽损,坚决有效遏制“套路贷”的犯罪活动。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学生之所以深陷“校园贷”陷阱,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自身角度看,有的大学生为了满足畸形消费需求,在相互攀比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走上了借贷的道路,却因偿债能力不高而债务缠身。从外部环境看,相关部门缺乏对校园信贷的有力监管,加上正规合法的校园信贷业务不健全,导致一些不良信贷平台有机可乘。希望从个人和国家层面上,都能提高警惕,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