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晨海的创业创新路:无问西东,但问初心

2018-02-06 18:03:00 中国网

(文:林清)

2016年初,在传统制造业待了近10年的阮晨海,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后,最终决定告别这个他熟知的领域,投身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

敢想敢做的他告别了家乡安稳的生活,毅然前往杭州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公司——杭州怡水科技有限公司,成了一名“逆流而上”的创业勇士。

相比于曾今单一的代工贴牌模式,阮晨海更希望做一些具有创造力的事物。专注将艺术与商业融合的他,决定用科技加艺术的力量,为制造加持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创造出更多富有创新、创意,极具附加值的产品,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正好迎合了时下兴起的“消费升级”理念。

2017年结束之时,这家十多人的小公司,精心打造的两款产品已成了年出货几十万台的爆品。

想要了解阮晨海的创业之路,不得不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学霸人生

阮晨海以前是做外贸的,常年与集装箱打交道。3年前的一个下午,在台州的他下班前检查即将发货的集装箱信息时,想起考研成绩可能已经出来,打电话查询了一下,发现复试时间就是第二天,上午8点开考。他立马拨打了报考的中国美术学院(下称中国美院)招生办电话,招生办的老师让他第二天一大早过去领准考证。他连夜开车赶往杭州,参加了第二天的复式、面试。

此前他也想报考中国美院,但因工作太忙或没找到动心的专业作罢。那一年,他看到中国美院研究生招生专业里有个“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制造业”三个字让他眼前一亮,他就报考了。

后来考上这个中心第一期研究生的10多名学生中,只有阮晨海一人算是来自“制造业”。他在浙江台州玉环市的一家以外贸出口为主要销路的企业担任营销总监,产品主要是卫浴配件。

他是在职研究生,班上其他人大多是统招生。阮晨海的一位研究生同学回忆,阮晨海和印象中是为了“混文凭”的在职研究生不同,后者很少来上课,阮晨海不但经常出现在课堂,一些重要的讲座还经常从台州大老远赶来。在三年的学业结束后,阮晨海还拿到了中国美院颁发的毕业创作银奖。

事后看来,这只是阮晨海为创业做的最近一场系统知识储备。

中学时代,其实阮晨海的成绩并不出众。以艺术生身份考取浙江传媒学院的他,大学毕业后做过两年电视记者。因个人认为地方媒体空间有限,他想改行做国际贸易,去北戴河、上海两地学了两年英语。

北戴河学的是初级英语。他学的是美式英语,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多年后令他记忆犹新且引以为傲的是,刚学了两个月英语的他去参加学校英语演讲比赛。其他高级班的同学都是背诵,初级班的他只能把演讲内容抄在一张纸上朗诵。比赛结束,惊讶的学校外教为他颁发临时专门增设的语音奖项。

阮晨海拿到这个奖项是靠他“愚公移山”般地练习发音。从ABCD开始。一遍又一遍旁若无人的练习,让同寝室其他同学惊愕之余,以为他疯了。

但他却凭着这种近乎疯狂的执着,获得了学校为他特设的奖项。

从台州到北戴河,或者从台州到上海,一个上班的人往返于两地,要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

为了了解商业,他后来又去上海上了MBA。阮晨海上MBA不是为了“镀金”——作为一个地方小企业的销售人员,好像也没这个必要——他要学习商业的专业知识,了解商业运作的内在逻辑,MBA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多年后,阮晨海开始创业。入职三个月刚刚转正的小伙告诉他,自己考上了一所二流院校的平面设计的研究生。这对于一个老板来说应该是尴尬的事情。可阮晨海说,这是好事应该支持,如果对方去读研仍保留公司职位,可按实际工作量开工资;但是阮晨海认为他有能力冲击一流院校,假如小伙子能考一所更好的学校,考上后他愿意根据成绩优异程度由公司提供奖学金。最后小伙子因考研学校专业不够强大而主动放弃,留在公司继续发展。

学霸派头跃然纸上。

“他是真的热爱学习,支持学习,现在还经常给我们推荐书看,让我们去网上学习有用的课程。”阮晨海的一位同事说。

中国制造

阮晨海的家乡浙江台州玉环市在一个临海的半岛上。和中国很多沿海地区一样,当地以改革开放近40年来形成的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把外贸及其相关产业链作为主要经济支柱。

阮晨海所在公司是一家做卫浴配件的中小企业,根据订单要求,为国外大公司做产品,然后打上对方的品牌——贴牌,是其主要销售渠道。

这也是成千上万中国沿海中小企业所做的。它们做的只是国外某品牌产品体系的一部分,分工非常细,各自精通于某个配件的生产,但很少有企业融会贯通各个环节做完整的产品体系,更少企业创新、创造,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因此,这些企业利润之低、产品附加值之小,顺理成章。

阮晨海的企业也做过一些自己的设计,但这些设计只是在成为别人产品体系下的小打小闹,发挥空间有限,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代工者,但距拥有自己的独创品牌天遥地远。

这就是阮晨海要去读研究生,学习产品设计的原因。他不满足于只给国外大公司代工。不满足于中国产品只能贴牌。他要学习产品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理念。洞悉产品创新的内里。

很快,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给中国制造敲响了警钟。国内劳动力成本水涨船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等地转移,国际经济疲软,让中国制造走到了十字路口。

阮晨海每年都参加广交会。尽管其所在公司产品应形势变化不断创新求变,国外市场订单下滑趋势有所缓解,但大势难改。

“在制造业的十年,虽然很痛苦,但得到了磨砺,对产品制造、供应链管理和技术研发的控制有了深刻的见解。同时,从事国际贸易十年游历了全球几十个国家也拓宽了视野。”

此时此刻,重新开创一条新路,越来越成为必然选择。

多年积累的资源和经验加身,阮晨海离开了自己最精通的卫浴外贸行业。

创业时代

“这是一个重构的时代,不创业可惜了。”10月9日晚,身着淡蓝色衬衫,戴一副细黑框圆眼镜,说话温和却透着坚定的阮晨海,现身他自己创立的位于杭州创意设计中心的 “怡水科技”一间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是这个约两百平米的创业公司中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分别留给销售、技术、财务、品牌传播等部门。

它是这个以设计为主打的园区为数极少的“制造”企业。但从外观上,看不出这是一家“制造”企业,既无车间,也无厂房。

这就是阮晨海要打造的新制造企业的特征:主要从事产品技术开发、设计上的创新,和品牌包装上的创意,让升级的产品服务于更有品质的生活,从而获得创造、营销上的附加值,而不只是停留于代工和粗制滥造的模仿,贩卖低廉,质量常常被认为很低下的产品。

“商业应该是服务于生活的。”行走在既有着诸多设计、创意企业,也有不少餐厅、网红店的园区,阮晨海脱口而出。

因园区建筑外观时尚、有设计感,随处可见有模特在拍照。路边传来初秋的桂花香。

这里是杭州,一座以西湖和阿里巴巴闻名的城市。

阿里巴巴卖产品,阮晨海创造产品。

“我最不想看到的,是很多加工厂小老板守着一个低廉无附加值的产品,不去创新,只想着从这个螺丝里省掉一分钱,从那个零件里扣掉一分钱,结果做出来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不堪一击。”做外贸产品出身的阮晨海,对这种无创意、无附加值产品的状况深有体会,痛心疾首。

但阮晨海也继承了他做外贸时的一些做法。公司只负责设计、销售、品牌等环节,把生产交给那些传统制造企业。

他能这样做,主要有赖于多年来中国形成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业体系。

“经过这么多年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它应该为我们自己的制造业升级转型所利用,成为中国制造重生的基础。”阮晨海说。

一个杯子的诞生

但它的销售渠道将从外贸变内销。

生产什么产品呢?做卫浴产品出身的阮晨海,对水比较熟悉。那些传统的涉水产品,如净水器、大件陶瓷卫浴等,已被国内外大品牌占领,一个创业小公司很难插足。

不管是从大环境考虑,还是从自身优势出发,都注定企业得开创一条独辟蹊径、小而精的路子。

阮晨海选择了一个杯子,作为他创业的第一款主打产品。

这款命名为“水轻轻”的富氢水杯,它的定位为“女神杯”,专为追求生活品质的时尚女性打造。在淘宝上众筹,甫一预告,即有700多位用户用50万元众筹款热心支持它的诞生。

“女神杯”尚未正式上市,就不断有人要求定制。在上海“水博会”上,一个做了10年富氢水杯的厂商称赞,“女神杯”用了半年时间,做到了这个行业10年里别人没做到的第一。

阮晨海和他的团队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是设计。做过外贸,同时又是产品设计科班出身的阮晨海,在产品设计理念上,一扫此前富氢水杯“包治百病”、江湖色彩颇浓的形象,将产品定位为年轻、时尚,崇尚品质生活,追求新鲜、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不需要包治百病,治病是医生的事情。”阮晨海说。

其次是制造上的精益求精。

“女神杯”的生产地在广州。半年间,阮晨海和他的团队不下十次前往生产现场,跟车间主管沟通,跟工人沟通,跟公司老板沟通。他们让对方明白是在做一款该领域最好的产品,务必精益求精、严格要求。

对方被阮晨海团队的精神打动,一改再改,一精再精。出来的第一批产品,1000只杯子,只有100只杯子通过验收,报废率为90%。但“对方愿意亏,我亏我的,他亏他的,大家都知道这是在做一款最好的产品”。

要让中国制造脱胎换骨

阮晨海办公室的会议桌上,放了一款“女神杯”,也放了一款国内同类厂家仿日本某品牌做的富氢水杯,“用来作参照用的”。装“女神杯”的盒子设计感强,时尚大气,看上去里面不像杯子像艺术品,而那个作参照的杯子,让人想到阮晨海关于“化学器皿”的描述。

富氢水杯诞生时间不长,在注重养生的日本颇为盛行,一般便利店都可以买到杯子及富氢水,国内外有上千篇论文探讨它对人体健康的价值,但在国内名声却并不好。

和很多保健产品一样,在国内,这种杯子普遍被贴上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包治百病”的标签。

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款尚在市场适应期的产品作为主打产品?阮晨海说,一是该领域进入的人不多,市场潜力巨大;二是市场上没有卓越的产品,作为做产品的人,越是没有好产品,就越应做出好产品来征服市场,说服用户。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公司生存也很重要。在外贸领域摸爬滚打十几年的阮晨海,对公司既有长远谋划,也有非常现实的考量。

创业的他如今经常挂在口上的,是对过去,对已有资源、知识“清零”,他也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既有的资源和长处,服务于创业现实。

在公司初创的这段时间里,除了筹备“女神杯”上市,他还给人代工做了一款软水花洒,卖给手上那些大客户。

对比较“硬(含钙镁等元素比较高)”,洗起来皮肤比较黏的水,装上这款仅售两三百元的花洒之后,就会变“软(钙镁等元素比较低)”,皮肤和头发比较顺滑、舒服,仅这款花洒的月销量就是数万台,赚的钱用来维持公司运转,仅一年时间,公司收支已持平。

这种做法,是中国制造涅槃重生的缩影。

接下来,“女神杯”将迅速在市场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