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玉案今日宣判 悲剧如何不再重演?徐玉玉诈骗案主犯判无期

2017-07-19 09:28:00 华股财经

法制晚报 看法新闻讯(记者 李东 朱建勇)今天上午,“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一审判决将在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

2016年8月21日,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9900元学费,徐玉玉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上个月,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涉嫌诈骗的被告人进行了第一次庭审。

目前,徐玉玉父亲徐连彬等人与律师正在法院外等待进入。

徐连彬曾对媒体表示, 未主张民事赔偿,希望法院依法严惩涉案人员。

徐连彬今天上午在法院外向记者表示,心情比较复杂,希望对涉案人员严判。今天将有三位亲属进去旁听,徐连彬自己不能进去旁听。

律师袁椿晖表示:“这是一审第二次开庭,临沂中院消息说是会判决。嫌疑人是假冒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而且造成了严重后果,我们希望依法严惩。”

截至发稿,袁律师一行正进去法院。

央广网临沂7月19日消息(记者柴安东)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关注轰动一时的山东“徐玉玉案”。根据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公告,今天上午9点,被告人陈文辉、郑金锋、黄进春、熊超、陈宝生、郑贤聪、陈福地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一案,将公开宣判。

差不多一年以前,刚刚被大学录取的徐玉玉,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对方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徐玉玉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报案后徐玉玉因情绪异常,导致心源性猝死,不幸离世。经临沂市公安局法医和两名法医学专家认定,徐玉玉的死亡原因与诈骗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今天上午9点,临沂中院将进行宣判,等待7名被告的究竟是怎样的惩罚?徐玉玉的悲剧画上句号,而对于依然猖獗的电信诈骗活动,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

去年8月,在收到南京邮电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徐玉玉接到一个电话,说当天是助学金发放最后一天,要求她20分钟之内赶到自动存取款机进行操作。当时父亲还没下工回家,徐玉玉赶紧拿着学费银行卡骑车去了最近的银行,卡里存有一万元学费,结果被骗。徐玉玉的父亲徐连彬回忆,虽然父母安慰她说没关系,但徐玉玉仍然懊恼不已,一直痛哭,要跟他连夜报警,“出了派出所门口走了不到三分钟路,就在三轮车上歪倒了,我叫她不搭腔,下来一看我就哭,我找人抓紧时间打120。”

这起案件随后成为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案件。今年2月28日,案件经山东临沂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确定了7名犯罪嫌疑人,移送到罗庄区人民检察院,随后报送到临沂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徐玉玉案公诉人谭长志向记者介绍案件侦破的复杂性,“案子牵扯地域比较广,嫌疑人是外地的,作案也在外地,而被害人是临沂的,牵扯到公安的工作量很大。后期审查时,证据比较繁杂。”

公诉机关指控了7名被告,陈文辉涉嫌诈骗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余6名被告涉嫌诈骗罪。法庭辩论结束后,陈文辉等7名被告人进行了最后陈述,均表示认罪悔罪。“对受害者一直心感不安。当时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心里确实很难受,所以一直心里不安,才到当地公安局投案自首,希望能争取宽大处理。在外面有犯罪的,还是有在骗取其他受害人钱财的,希望能经过我们这件事情之后,不要再去骗取别人钱财。”

不管被告如何认罪悔罪,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这7名被告人究竟会面临怎样的惩罚?徐玉玉案公诉人谭长志在接受央广记者采访时 分析 ,第一被告人涉嫌两种罪名,一是涉嫌诈骗罪,另一个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余6个被告涉嫌诈骗罪。他们交叉结伙在海南海口市、江西新余市、广西钦州市还有江西九江市四个犯罪场所,通过从网上购买非法获取的高考信息、购房信息,主要以高考学生为诈骗对象,冒充教育局、财政局,以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以购房补贴为名实施诈骗活动。这个案子涉及诈骗金额特别大,高达56万余元。拨打的诈骗电话2.3万余次,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并且造成一名高考大学生徐玉玉死亡,后果很严重。

徐玉玉案的教训惨痛,本应该引发公众的警惕,但也应该看到,即使过了已经整整一年的时间,仍然不时有人掉进电信诈骗的陷阱。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朱巍认为,出现魔高一丈的现象,说明现行的网络实名制仍有改进空间。“目前我国网络实名制不是基于身份证号码,而是基于手机号码实名制。虽然有些城市100%地实现了手机实名制,但手机号码的注册人和使用者有时是分离的。这就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特别是银行卡,银行卡是实名的。有人会问如果用银行卡实施诈骗,警方实施包括冻结、顺藤摸瓜等办法应该能找到犯罪分子,但为什么打击力度还不够?就是因为现在好多的银行卡也不是实名的。有的人用自己的身份证办了银行卡号后,再把自己办的卡高价转让给犯罪分子。倒买倒卖银行卡、手机号的情况确实存在,如何落实网络安全法,就要将电信实名制的落实提到最高等级位置。实名制是防止电信诈骗的基础。”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信息都在线上线下通过不同渠道流转,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我们的信息可能会被窃取、利用,从而方便给不法分子“精准诈骗”。徐玉玉一案即将告一段落,可是要防止悲剧不再重演,除了对骗子采取高压态势,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将是公众、媒体、运营商、主管部门同时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