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时装周?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时装周吗

2017-05-11 11:42:00 周末画报

如火如荼的“四大”(纽约、米兰、伦敦、巴黎)国际时装周结束之际,中国各地时装周也逐一拉开了帷幕。3月18至25日是深圳时装周;紧接着北京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则在3月25日到31日举行。上海时装周于4月举行……迄今为止,中国每年举办时装周的城市已经不少于10个:大连、宁波、青岛、杭州、成都、哈尔滨、重庆、厦门、深圳……

平台牵线助长国内品牌和本土设计师

诞生于1997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与2001年的上海时装周,算是国内两个最老牌的时装周。虽然业内对这两个平台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年的“兄弟杯”(现“汉帛杯”)和“中华杯”设计大赛曾经挖掘了吴海燕、马可、王一扬、武学凯等一批日后成为中国服装业中流砥柱的设计师。另外,这些平台也曾推动了设计师与企业合作,让曾把自己当作艺术家的设计师们体验了商海的残酷性。在早期国家体制相对封闭的期间,也正是因为这些平台的牵线搭桥,中国的设计师们才得以与海外有了交流。虽然相当长一段时间,这种交流形式仅限于文化而非商业层面,但这些交流拓宽了设计师们的眼界。总之,中国国际时装周与上海时装周对中国本土设计师及品牌的成长功不可没。

中国国际时装周开幕酒会在751D·Park七九罐举办

不过浏览其他近10年内发展起来的时装周官网,都跟风似的定位于现今发展势头看似迅猛的新锐设计师。虽然推崇新锐设计师不算什么错事,但是当十几座城市的时装周都定位于设计新人,会令人质疑这些时装周更像是为了响应支持“创意产业”的号召而作。而明眼人都知道,响应国家号召,就有可能获取更多社会与经济资本。

在3月下旬落下帷幕的深圳时装周

反观国内大多数的时装周,无论当地产业优势如何,一律定位“新锐设计师”;无论城市是否国际化,一律都标榜“国际时装周”。而所谓的“国际”标签,也只是邀请几张外国面孔做评委,论坛发言,或者走秀。如果没有产业及城市的国际化,这些临时出现的外国面孔又能为中国的时尚产业带来什么?

2016深圳时装周 DSFEMER 街头时尚混搭运动风

2016深圳时装周 Janet Chen

国内的时装周们似乎也没有注意到,它们一向视为榜样的“四大”时装周正在遭遇前所未遇的颠覆性挑战。近2个季节,不断有品牌宣称要颠覆传统时装周模式。另外,随着人们对环保及劳动力不公问题的关注,在欧美各国,例如美国波特兰、丹麦哥本哈根、德国柏林都推出了“可持续”或者“绿色”、“道德”时装周。总之,举办时装周本没有错。但是举办什么样的时装周及为什么举办时装周很关键。而跟风行动一向导致的结果无非两种,要么在相互厮杀中被淘汰;要么自我放弃。而最终,浪费的不是企业的钱,就是纳税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