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如果告诉你国际米兰将会被中国企业控股,你一定会哈哈大笑。昨天,当年的“白日梦”成为了现实。
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约2.7亿欧元(约20.12亿元人民币)的总价,通过认购新股及收购老股的方式,获得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68.55%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国米俱乐部主席托希尔旗下的ISC仍持有约31%股份,其他小股东占0.45%股份,国米原主席莫拉蒂已经彻底变成了国米的球迷。
这并不是中国资本第一次出手欧洲足球俱乐部,马竞、西班牙人、曼城(数据) 、阿斯顿维拉……只是,这一次是国米,一家意甲走进中国后产生大量“蓝黑球迷”的特殊俱乐部,苏宁这次行动超过了前面4次收购关注度的总和。说简单点,买的是情怀。
从这一系列收购就可以看到,中国资本热捧欧洲足球俱乐部,绝对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社会、经济、体育竞技等多方面综合因素交织而成的必然结果。从大的方面说,苏宁急于走向世界,希望以足球作为最高效、直接的品牌载体;从小的角度说,收购一家顶级的世界俱乐部,有利于引进足球管理理念,打通国际转会脉络——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看得到的,至于实质上更重要的动机,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婚,已经轰轰烈烈地结了,接下来怎么过日子才是难点。在欧足联复杂的财务管理制度下,国米这次股权转让更多是自身解除债务、涅槃重生的需要。苏宁怎么办?砸钱买人才能得到认同,达到收购目的;但这样做很容易触发欧足联处罚,甚至有被取消欧战资格的可能;是重用国米的本土团队,修正托希尔的错误,还是搭建自己新的团队,更直接执行董事会的管理方针?
苏宁不是第一家买买买的中国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家。欧洲俱乐部老板基本是个赞助角色,执行管理的是独立团队,但是这与中国企业的理念是不符的。欧洲的足球俱乐部有自己成熟的文化、经济、社会定位,一旦与中国企业的内部文化发生冲突,该如何调节?欧洲的俱乐部需要长期经营和投入,但是花大价钱买入的中国企业势必希望用最短时间讲故事、再融资,这又会产生直接的矛盾,如何取舍?
话又说回来,苏宁去年买下江苏俱乐部花了5个亿,然后又花了几个亿买外援。以这个等量级计算,花20亿元拿下等量级数十倍的国米,真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