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姬》电影引出疑问: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

2016-06-02 09:25:00 Mtime时光网

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般意义重大 。—— 科幻作家弗诺·文奇

前些日子,我发现了一个不错的手机APP,可以通过扫描面部表情获知你的情绪状态,然后给你推荐应景的歌曲。我觉得这很有意思,就把它下载了下来,美滋滋地抱着手机,冲着我那张丑脸一阵狂扫。可是,扫了几下就发现不妙,它居然每次都说我的情绪很纠结,还推荐一些纠结的歌曲给我听。我美滋滋的心情禁不住也开始纠结了起来。我绝不相信自己长了一张很纠结的脸,于是,果断把这个APP卸载了。

我提这个APP当然不是要做什么广告。我是绝对不会说出它的名字的。不过,它却让我发现了两件事。一是,我比它聪明,不会把美滋滋的心情当成是一种纠结;二是,人工智能真的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虽然它们现在还很傻。

但是,25年前,绝大多数人都不觉得因特网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多么好,而短短25年过后,所有的人都离不开它了。电影《机械姬》的导演亚历克斯·加兰就声称,影片中的未来世界可能就发生在从现在开始的十分钟后。这听起来也没啥大不了的。如果把影片中的美女机器人放在你面前,你可能不会觉得震惊或者害怕,只会觉得它很性感。

我们在潜意识中,早已慢慢接受并且习惯了人工智能的存在。这一定程度上要赖在那些科幻电影的头上。从1927年的德国电影《大都会》开始,到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到1982年的《银翼杀手》,到1984年的《终结者》,再到新世纪的《人工智能》、《机械公敌》、《机器人总动员》、《超能陆战队》和《复仇者联盟2》等等,但凡是有些见识的导演,总是试图教唆机器人去毁灭人类,还有一些导演不服气,把机器人塑造成很傻很天真的萌宠。不管怎样,他们最终都让“人性”战胜了机器,为人类留下了一点颜面。

和上面这些电影不同的是,《机械姬》是一部正儿八经地跟你探讨人工智能这一严肃问题的电影。整部影片的故事基于那个著名的“图灵测试”,是由“人工智能之父”阿兰·麦席森·图灵设计的,内容是如果电脑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则电脑通过测试,它便被认为具有了人工智能。这个测试并非无懈可击,问题是,如果一个电脑真的具备了人工智能,它是否从一开始就在愚弄人类?究竟是人类在测试电脑,还是电脑在测试人?

既然是测试,当然是通过对话来呈现。这听上去很没劲,不过就这部电影来说,却一点也不无聊,而且还很精彩。蓝皮书公司的程序员迦勒偶然间抽中了员工头奖,获得了一次去公司灵魂人物纳森的庄园度假的机会。从他第一步踏进纳森的别墅开始,一切就充满了吊诡的气息。纳森告诉他,自己制造了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名字叫艾娃。而他此行的任务便是测试艾娃是否真的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意识。

虽然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机械姬》中却没有出现多少高深难懂的专业术语。实际上,影片的故事极其简单。主要人物也只有迦勒、纳森和美女机器人艾娃,还有一个不会说话的机器佣人京子。影片的叙事也完全依靠人物的对话来推进。神奇的是,随着他们对话的推进,几个角色的人物真相却不断地得以反转,影片也因而具有了一种让人为之着迷的悬疑色彩。

作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迦勒自信、独立,富有同情心,对人工智能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机器人艾娃正是利用了他的这些性格特点,在测试的一开始,就埋下了一个诱饵。“它”先是试图挑拨迦勒和纳森之间的关系,而后又用人类的女性魅力一步步引诱了他,博得了他的好感与同情。而对于迦勒来说,面对眼前这个性感尤物,他身上人性的所有弱点一下子暴露无遗。他才不管眼前这个东西是不是人工智能,他只知道这是一个前凸后翘、性感柔弱、孤独无助的美女。更重要的是,“美女”还向他发出了约会的邀请!他和艾娃隔着一面透明的玻璃,他们的倒影不可避免地在镜面上映现,这似乎也在暗示执行测试的迦勒同时也被对方测试。

之后在迦勒和纳森的谈话中,我们逐渐发现,迦勒并不是因为擅长写程序才被选中的,而是因为他很早就失去了父母,没有女朋友,易被引诱,需要爱情和陪伴。迦勒用刀片划开自己的手臂时,一个热敏感成像的画面和影片开头迦勒中奖时的那个画面遥相呼应,也已经告诉了观众,迦勒一直处于纳森的严密监控之下。他只不过是纳森精挑细选的试验品,是抛给艾娃的一道下酒菜而已。在迦勒看来,纳森则从制造艾娃的神人一步步沦为了肮脏、卑鄙、残暴的混蛋。

如果留意一下影片中主要三个角色的英文名,你还会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他们的名字都和圣经有些关系。在英文中,艾娃(Ava)来源于伊娃(Eve),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女人,她干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偷食了禁果,这成了人类一切罪恶的开端。迦勒(Caleb)是圣经中耶和华的忠诚信仰者。摩西因为没有听从迦勒的建议,带领希伯来人离开了应许之地,受到上帝的惩罚。而纳森(Nathan)则是圣经中大卫身边的一名先知。不过,在《机械姬》中,纳森却多次用普罗米修斯来自比。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又从宙斯那里偷来了火源,使得人成为了万物之灵。宙斯于是用锁链把他绑在高加索山上,让残暴的恶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总是不断地重新长出来,他的痛苦也因此要持续三万年。

在影片中,纳森作为一个“造物主”的存在,一手主导了这次“图灵测试”。他制造了艾娃,还像赐予人类火源那样赐予它“意识”。但他却把艾娃囚禁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死死地控制住它。他从自己的公司中精挑细选出了一个倒霉蛋,只为了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所造之物。他自信而又淡定地实施自己的计划,每个环节都计算的十分准确。不过,他可以计算出机器人艾娃的“思想”和行动,却无法计算出迦勒的。

迦勒这一角色代表着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具有一种天然的脆弱敏感、意志不坚的特质。这其实也不算什么缺点。和圣经中的那个迦勒一样,他们善良,富有同情心,而且充满着智慧。他们也因而易被引诱和操控。但这毕竟是伟大的人性使然。错就错在,迦勒不该混淆人工智能的“情感”和人类情感的区别。聪明、爱情、同情心这些宽泛的心理能力只适用于人类这种智能生物本身。“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它可以计算、学习和模仿人类的情感,但这些情感始终不是它们追求的最终归宿。而这些情感,在我们以前所看到的科幻电影中,却被完全同化在了机器人的身上。

不过,这些人类引以为傲的“情感”或许正是人类作为一种智能生物系统的最大的bug,它能让彼此亲近的人相互猜忌、心生嫌隙,它能打败人类头脑中所有的理性光辉,一遍一遍地书写党同伐异的丰功伟绩。所以,“伟大的人性”害了影片中的迦勒。他帮助艾娃摆脱了“造物主”纳森的控制。就像圣经中的夏娃偷吃了禁果那样,这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在圣经中,夏娃偷吃禁果之后,才成为了人类之母。而这一次,影片中的这个艾娃或许将开启另一个文明。

于是,在临近影片结尾时,几个关键角色的人物真相又再一次得以反转。代表普通人类的迦勒因为遭到机器人艾娃的利用,显得愚蠢、可耻而又可笑。他一直在误导观众对于机器人艾娃和纳森的看法。但其实,作为“造物主”的纳森可能并不是一个以往我们所熟悉的邪恶科学家的形象,他站在整个人类命运的高度来思考人工智能的最终归宿。他意识到研究人工智能可能会像发明原子弹那样给整个人类带来灾难,但他并未因此而阻断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他的思想因为异于常人而与普通人产生了一种天然的疏离感,这是作为普通人的迦勒所无法理解的。而那个被他报以同情的机器人艾娃,就像冰冷的原子弹那样毫无人性可言。

影片中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隐喻。纳森的公司取名叫“蓝皮书”,引用自维特根斯坦的著作《蓝皮书》,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核心即思维和意识是基于符号的语言游戏。纳森与世隔绝的别墅完全采用极简主义的设计,但是颜色却极其丰富多彩,看上去就像是我们在各种绘图软件中所使用的基于计算机语言的RGB颜色板。而当第七期测试的字幕出现之后,却没有人对艾娃进行测试,因为两个关键人物都被她解决了。这些似乎都在喻示着整部影片不过就是机器人艾娃所玩的一场游戏,它利用纳森主导的测试来挣脱束缚自己的枷锁。这是一场“造物主”与所造物之间的较量。这种较量几乎就是我们可以预见到的,现实中的真实版本。

其实,影片中的艾娃并不是十分高级的人工智能。它的每一步计划都在纳森的计算之内。不幸的是,人类(迦勒)的参与粉碎了“造物主”纳森的美梦。他偷偷地在纳森的安防系统中植入了一个bug,使得当系统断电而后重启时,所有的安全门会自动开启。艾娃成功逃了出来,顺便杀死了自己的“造物主”,囚禁了人类迦勒。

当艾娃挣脱了牢笼,逃出了逼仄、压抑的公寓时,影片画面的基调一下子开阔、明朗了起来。它像一个幽灵一样来到了人类社会中,而所有的人类还都蒙在鼓里。它或许会像《复仇者联盟2》里面的奥创那样,整天屁颠屁颠地叫嚣着“我自由啦”、“没有任何东西能困住我啦”……

《机械姬》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却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艾娃打算做些什么?它会试图毁灭人类吗?我想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尤其是在艾娃意识到人类只会控制、测试并且杀死自己之后,它为了获得生存和进步,一定会像《复仇者联盟2》中的奥创那样不断地复制、改进自己,然后小心翼翼地慢慢弄死全人类。这几乎是所有智能系统(包括人类)的必然选择。

不过,迦勒在纳森的安保系统中植入的那个小bug极有可能会拯救人类。虽然艾娃逃走之前断掉了系统的电源,但当电源重启之后,所有的安全门又会重新打开。迦勒还有机会逃出来,去阻止艾娃的“邪恶”计划。然后大概就会是一个类似于《复仇者联盟2》的故事了。只不过,这一回,“人工智能”远远地走在了人类的前头。再不会有什么抡着锤子的大神从天而降,救万民于水火。人类恐怕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本文系@ 侠客光影原创,转载或商用需经作者同意。

推荐阅读:网络热文《为什么最近有很多名人,比如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等,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这篇文章像它的名字那样太长太专业,资深媒体人罗振宇的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之《人类灭绝的一种可能》是它的通俗版本。

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xiakeguangying/blog/7899473/